(见杨伯峻,第191页)‘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即是‘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均是就其生命中所表现的道德性而言。
[15]《数理精蕴》全称《御制数理精蕴》,是康熙皇帝令梅文鼎之孙梅瑴成(1681—1763)领衔编写的一部数学百科全书,包括大量西方数学知识。主要从事十九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与文学研究,包括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与海外游历研究,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哲学动态》、《中国哲学史》、《开放时代》等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。
通过晚明以来秦火断裂论的流变,可以梳理出此一论题中的两条线索,一是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断裂节点叙述儒学史,二是重新阐释孔子之学。……《史记》纪五帝讫夏殷周秦并详其子孙氏姓而世本一,书汉志隶春秋家。一条问题线索是对中国二千年来之学的反思,二千年来的分期判断与对暴秦的批判有关,另一问题线索是今文经学基本论题(太平世问题)的重新思考。徐光启、李之藻和杨廷筠等人都把它当做先秦天学思想不传的重要原因。利玛窦开创了一套新的儒学史叙述模式,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:一是以此前已有的秦火分断的儒学史论述模式为基础,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旧的。
[31] 夏春涛编,《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·洪秀全洪仁玕卷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5年,第185-186页。其二,将天主教义比附先秦儒学,尤其是孔子五经之义。物之所由,惟其有可循之恒也。
若依《易经》之数讲,九、六为老阳老阴,八、七为少阳少阴,比九、六之数缺少。天之以冬终,以春始,以亥终,以子始,人谓之然尔。《易》之为道,乾、坤而已,乾六阳以成健,坤六阴以成顺,而阴阳相摩,则生六子以生五十六卦,皆动之不容已者,或聚或散,或出或入,错综变化,要以动静夫阴阳。很显然,太极即是天地万物本体。
关于此,《易纬》以有生于无为前提,分别从未见气气之始形之始质之始之角度描述本体。《易传》有言: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
因此,既不能把太虚与气区分为二,亦不能以气为本体,反而以太虚为用。老阴老阳乃纯阴纯阳之义,少阴少阳乃阴之缺阳之缺之义。再次,疏解真正本体的性质。他说:‘富有,广大不御之盛与!‘日新,悠久无疆之道与!富有,非积闻见之知也,通天地万物之理而用其神化,则广大不御矣。
正是在此意义下,可谓天者理也,即天为本体,理为显现。太和为对乾之卦义的解释,意指和谐的最高形态。使先天地以生,则有有道而无天地之日矣,彼何寓哉?而谁得字之曰道?即道无处不在而自在,无所不有而自有,它遍在于阴阳之中,故无时无地而不为万物之主。为之置之,阖之辟之,彼遂以是为太极也,且以为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也。
质言之,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只是虚名,真正的本体只是太极,只是《易纬》的作者未识及此而已。亦愚矣哉!之所以此结论是愚蠢之见,在于它根本不能实证。
与之相反,阴阳之化生乃太极之固有,无条件而有,表明其有自性、为绝对者,故而谓阴阳无始。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
质言之,太极即阴阳二气之浑合,因赞其极至而无以加,凸显其本体地位和作用,故不名之为阴阳而称为太极。而且,他还对太极无端的性质进行了讨论。他还以天天道具有理性目的为依据,将其比之于黑格尔理性的机巧。也就是说,阴阳交葛互动化生万物,但最终根源乃太和絪缊之实体。盖言心言性,言天言理,俱必在气上说,若无气处则俱无也。很显然,此处之道已非与器相对意义的道,而乃《易传》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意义的道。
太和来自《易·乾·彖》: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。王船山说: 其日习于太极而不察也!故曰阖户辟户。
这是对王船山哲学本体的厘清,也是对前引之多种本体概念逻辑关联的厘定,故而为本文之结论。质言之,体、用乃不可分者。
非初无阴阳,因动静而始有也。太极动而生阳,静而生阴,动静各有其时,一动一静,各有其纪,如是者乃谓之道。
例如,冯友兰和冯契两先生均认为,王船山继承张载的气一元论,以气为本体,并由此推展为唯物论。质言之,物之万殊源于天之一,天与万物乃一本万殊的关系,故天就是万物的本体。所谓日新,指悠久无疆。具体来讲,其一,关于太虚与太极。
阴错阳,阳错阴,变之二象也。物之所著,惟其有可见之实也。
自太和一气而推之,阴阳之化自此而分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原本于太极之一,非阴阳判离,各自孳生其类。不过,人们对无极而太极之无极常有误解。
他说: 于阴而道在,于阳而道在,于阴阳之乘时而道在,于阴阳之定位而道在,天方命人、和而无差以为善而道在,人已承天、随器不亏以为性而道在,持之者固无在而不主之也。在此,一体两用即意味太和为体,阴阳为用。
或者说,太和乃基于阴阳可分而言,强调阴阳不相悖害。既盈两间而无不可见,盈两间而无不可循,故盈两间皆道也。日霁风止,而自性毁矣。既然如此,道即为万事万物本体。
很显然,面对这样一种仁智互现的情形,厘清相关概念之关系进而确定究竟何为其真正本体已显得非常必要。知明而知幽者,人也,太极之用无时而息也。
性以理言,有其象必有其理,惟其具太和之诚,故太极有两仪,两仪合而为太极,而分阴分阳,生万物之形,皆秉此以为性。实际上,所谓无极指因为太极化生之道无一定之轨,且亦为人所不可见、不可闻者,故它并非无义,而乃有义,即指太极。
王船山说: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,成万理而起万事者也,资始资化之本体也,故谓之‘道,亘古今,统天人,摄人物,皆受成于此。他说: 太极有两仪,两仪合而为太极,而分阴分阳,生万物之形,皆秉此以为性。